明亮传训4.10,跑“西体”抗高温,吴铭火锅试名校_训练_运动_青羊区
**阳光下的西体:一次回归与跑步的故事**
今天,明亮组合选择了西体的田径场进行6公里训练。位于五丁桥外西较场下,沿着西体路步行500米就能到达。尽管这6公里的路程看似普通,但今天的挑战却非同小可。开年最高温度达到33℃,跑道的地胶在烈日下软化,仿佛粘住了每一步的脚步。跑了大约三圈,明感到口渴,便停下来在树下喝了几口水。于是,今天的6公里可谓“有水分”了。
对于明来说,太阳下的跑步向来是最爱的选择。大汗淋漓之中,身体感受着光合作用,骨骼也得到了锻炼。然而,运动时间的把握和跑速的调节尤为重要。根据经验,晴天的最佳运动时间是上午9:00到10:30,和下午4:00到5:30。在这一个半小时的连续跑步中,原则上最多补水一次。因此,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:以后跑6公里时,开始前先喝两口水,跑步中即便烈日当空也不再补水,跑完后再补充。
展开剩余71%今天的6公里,明亮用了35分钟,结束后他选择了一罐冰啤酒来解渴。训练之余,深圳的跑友“老绅”也来到了西体场地。他身穿长衣长裤,仿佛要感染一下场地的气氛。“西体真不错,周围有球类、游泳、武术健身和棋牌训练馆等设施,”他说,自己住在青羊区的杜甫草堂旁,还幽默地问:“我搜索‘青羊体育中心’来到这里,难道金牛区的体育中心也叫青羊体育中心?那青羊区的体育中心又在哪里?不会是报复性命名成金牛体育中心吧?那金牛区的青羊体育中心又为什么叫‘西体’呢?”
明笑着答道,“因为青羊体育中心位于西体路。”随即,他们一起前往了武侯祠附近的吴铭火锅店。这家有着25年历史的火锅店,香气四溢,热辣的气息与他们刚刚经历的跑步完美结合。啤酒冰凉爽口,火锅的热度令人忘却了疲劳。
边吃边聊,明回忆起了西体这个名字的由来。西体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。1985年,随着成都的扩建和行政区划的调整,西城区的青羊宫逐渐归属于青羊区,而青羊体育场至今依然被称为“西体”。当时,它是西城区的体育运动中心,因此,西体这一名称便成为了众人熟知的符号。更有趣的是,成都的许多地名都被简化为别名,如“体院”代表现在的成都体育大学,“民院”代表西南民族大学,电子科技大学则简写为“成电”。这些名字中蕴含着老成都的独特风情,也成为了当地人交流的一部分。
随后,明和朋友们再次回到了训练的记忆中——那段拍摄宋丹丹的日子。他回忆道,曾在这里拍过一场彩票抽奖活动,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宋丹丹。虽然她的言辞有些直白,令他有些不适,但他还是很直白地告诉她,他选择一个角度拍摄,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她的魅力。
今天的训练结束后,疲倦而满足的明亮提议喝点啤酒,缓解一下疲惫。于是,他们几人开车前往了一家老店,畅快地享受了一顿痛快的聚餐。这一天的跑步,不仅锻炼了身体,也让明和他的朋友们重新认识了西体的魅力。
**阳光下的西体**,一个承载着回忆与运动激情的地方,每一次的脚步,都在讲述着属于它的故事。
发布于:山东省